第54章 三章合一
刘成礼是真的震惊。
他倒不是不知道现在提倡搞活经济, 很多人动了起来,南方那边甚至有了万元户。但他没想过在进口设备这么大的事儿,有私人敢提出来要去做。
要知道, 连他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项合同都是认认真真却又战战兢兢, 自己都不能保证是不是走了冤枉路, 怎么有私人能干的了呢。
但是何熙提出来, 仿佛又不是不行。
首先,何熙说的不无道理, 事儿是好事, 他们做不了也是做不了, 与其真的搁置,不如有人去做, 这的确是对提高行业竞争力大有好处。
其次是既然允许做,非得是何熙本人吗?他想了想,还真得是她。
她是参与过谈判的, 这方面有经验, 其实这样的人不少,但还有个要命的条件是需要有外汇来源,这事儿才能真正的落下。
有这本事的, 除了何熙, 目前刘成礼还真不知道。
这会儿从刚刚的震惊,他的态度又有了微微的改变,如果何熙真的能盘活, 是不是也挺好。
他不由对何熙刮目相看, 这个女孩真不简单。
他将人从外地连夜叫来, 二话不说推了个棘手项目给她。何熙没说一句不愿意, 也没抱怨一句,招待所都没回,带着人埋头干到了夜里八点半。
这态度就没话说。
这事儿不好推进,她也不曾直接放弃,而是找数据找政策,想办法想出路。
她的确有私心,但她的私心是在这事儿部委做不了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他又不是不吃白面,不吸人间烟火,谁做生意都需要利润。
同样是要生意,有人可能会给你千推百推无数困难,跟国家要好处要福利要政策才愿意答应。而何熙呢,她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她足够坦荡。
不管这事儿能不能推行,刘成礼对何熙印象那是相当好,他甚至觉得以后部委有需要的话,何熙真的是不错的合作对象。
不过回到这事儿上,他可不敢打包票。
这事儿能这么干吗?政策允许吗?二手设备可是很大的市场,如果允许这个度怎么把握?
刘成礼是拿不准的。
他站起来转了两圈,最终跟何熙说:“你胆子不小啊!”
何熙回答的很是恰当:“非常之时,非常之事。”
刘成礼盯着她看了几秒钟,最终说:“这事儿让我想想,你先回去吧。”
何熙也知道这事儿有点前卫,所以她之前才铺垫了那么多,为的就是别一说出来,刘成礼先跳起来说不行。
如今刘成礼虽然震惊,但却没拒绝,这就是好消息。
她立刻站了起来,笑着说:“那我等您消息,您放心,这事儿无论怎样,我都会好好做,我这几天先带着组里的人,将这份汇报完善一下。”
这个表态让刘成礼很高兴,谁也不喜欢太功利的人,他点点头:“好,你去吧。”
何熙这才出了门。
外面已经等了两个人,瞧见何熙出来,就想敲门进去,却发现刘成礼也跟着出来了,冲着他们说:“我有点事,你们下午再过来吧。”
然后就大步往楼下走去,两个人看了看,只能先离开了。
刘成礼是去的张部长那里,到了就问新来的秘书小王:“张部长有空吗?”
小王连忙说:“有空的,我去给您问问。”
刘成礼连忙点头。
趁着小王进屋的时间,刘成礼又把心里要说的话过了一遍,等着小王叫他,他就进了办公室。
张部长正忙着,笔头刷刷刷的写着,他进来也没抬头,而是说:“老刘,等我写完这一段,你先做。”
刘成礼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然后一抬头就瞧见了桌子上晾着的一幅字,他一看居然是:“晴天机械发动机厂”八个大字,这是写给何熙的?
正想着,张俊已经写完了,抬头见他看自己的字,就笑着问:“怎么样,这几个字还不错吧。”
刘成礼就说:“力透纸背,功力深厚。”
张俊一听就摆手:“算了算了,跟你聊不起来,每次问这都八个字,你这是万金油。”
刘成礼就摸摸头笑了:“我是真不懂,反正很好看。”
张俊就是随口聊一句,说完就回归正题:“有事?”
一听这个,刘成礼就点头:“有事,何熙给我吓了一跳,我拿不准,只能来吓吓您了。”
这说法,让张俊实在是好奇,不过他倒是不相信:“那丫头是有点敢想敢干还敢放高炮,但是,还能再怎么放?”他指了指那幅字,“还能比这个更厉害?”
他是真被惊讶了,“咱们国家,底子薄,对于专利这事儿一直抓得不紧,她跟我说,一项专利可以换一条发动机生产线,我只当她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说着玩。结果呢!”
这事儿显然是让他十分高兴,他哈哈大笑起来:“我被上了一课。人家真的换来了。你想想,咱们跟泰斯集团,跟啤酒国樱花国几个汽车商谈引进技术,多难啊,她一个人就换了一条生产线!”
“我把这事儿跟部长说,部长都惊讶得很。而且,我还和专利局的老胡聊了聊这事儿,老胡也兴奋的很,跟我说,他们正在推进《夏国专利法》的进行,这就是很好的案例。”
刘成礼这才知道,何熙换生产线这事儿居然早就放出过话,他心里不由想:这丫头可不是一般人,真是艺高人胆大,那会儿她就是海州顾问吧,都敢跟部长这么说,跟我说这事儿,也就正常了。
说到这儿,张俊才回归原题:“还能有比这个更吓人的?”
刘成礼也就轻松很多,张俊也是受过惊吓的,不怕他跳脚:“何熙昨天过来,我让她负责二手设备工作组。”
这话一说,他就感觉到张俊看他一眼,他也知道这事儿推的太明显,不过硬着头皮说下去了:“何熙是个实干家,当天就带着三个组员进行了资料收集,今天到了我这里汇报。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分析,认为我们部委来做二手设备进口这事儿的可能性。”
他将从何熙那里拿的资料递给了张俊,而且还拿出了一份本身就写好的报告,这是他自己的见解,也一起递了上去。
张俊看他一眼,拿着资料回了桌子前,认真地看了一遍,并没有表态,而是问:“何熙什么意思?”
刘成礼倒也不隐瞒,直接说了何熙的两条路,第一条路说出来的时候,张俊和刘成礼的反应是一样的:“太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可当第二条说出来后,张俊也沉默了,他两只手相互扣了扣,并没有说话。
刘成礼接着说:“这事儿我是这么看的,一方面我赞同,这事儿干比不干强,但另一方面我担心,这生意是不是有点大?她可是个民营企业。我们能把这么大的利润给她吗?”
不过刘成礼最终还是说了一句话:“如果真可以干的话,我还是推荐何熙,她从能力资质和心性上都很合适。”
张俊意外看了他一眼,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何熙来的原因,他还以为刘成礼对何熙不会很喜欢呢,但这句话说出来,就说明刘成礼对何熙的认可。
这就是人格魅力了。
那边刘成礼还等着,他寻思这事儿怎么也要开会研究一下,却没想到,张俊来了句:“有什么理由不干呢。利润也是人做起来的,她干不好哪里来的利润,她干得好,按国家规定缴税纳税,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难不成怕我们设备升级太快了吗?”
倒是何熙,从刘成礼办公室出来,就直接回了工作组。
一进门就发现王希和林侯胜两人凑在一起,正在埋头干活,杜大海一个人在旁边喝茶看报纸。
何熙进来,杜大海先发现的,立刻将报纸放下了,叫了一声:“何组长,你回来了,怎么样?刘司长怎么说?”
他一出声,那边两人也抬起了头。
何熙没回答杜大海的话,而是走过去看了看,“你们这是……”她瞧了瞧,看的是带回来的樱花语的一些资料,何熙就问:“你们懂樱花语?”
林侯胜笑笑说:“我懂一些,但都是书面功夫,说不了。王希也懂一些,他上大学专门学的二外,这不整理资料,翻到了这个,我俩一瞧这么便宜,就看上了。”
他俩就是听说二手设备便宜,但显然没想到是这个价格,这会儿声音都带着兴奋。
“这个龙门铣床,我记得我们在78年进口过一台,是啤酒国生产的。同样的型号,我们足足花了620万元。可是这个报价我按着汇率算了算,居然只需要150万,这差太多了。”
“虽然这是用过了七八年的机床,但机床这东西本来就非常耐用,还可以升级,这个并不差,这得节省多少外汇!”
可不是吗?这就是何熙非常想要推进这件事的原因。
不过王希他们也挺谨慎的:“这是真的吗?这么便宜为什么他们自己不买,卖给我们?他们自己用不就行了。这还挺新的。”
何熙刚想说话,就听见杜大海发表了高论:“你算是问到点上了,我觉得二手是便宜,但是便宜这么多,不可能。你看看泰斯集团过来谈判,这可是集团跟国家的谈判,他们也敢耍花招,不就是为了钱吗?”
“这小樱花国怎么可能这么好心,我觉得这恐怕是虚假广告,等着付了钱到手不知道是什么玩意。还是得小心点。”
何熙记得,她昨天来的时候,杜大海和林侯胜争论,杜大海就是不看好这事儿的。
本来这也没什么,不过他们就是干这个的,难不成人家厂家企业来问,也这么回来,这显然不行。
何熙就提醒了他一句:“最好是在有调查的情况下再下结论,否则容易传谣。”她随后给王希他们解释了一下樱花国产业升级的事情。
王希忍不住唏嘘:“天哪,这种机床在咱们这里就是大宝贝,那不是厉害的师傅都不让上手的,他们居然都不要了,这差距可太大了。”不过他随后就忍不住笑起来,“可这也太棒了,他们不用正好我们用。给我们省钱了。”
“对!”林侯胜也很高兴,“反正自动化就算给咱们,咱们现在也用不上。”
何熙就喜欢这种态度,笑着说:“就是这个道理,你俩既然懂一些樱花语,我带回来的资料就先翻译一下吧。”
她本来还想让孟爱华干呢,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一直拖着,如今他俩都能干,自然不找别人。
至于两个人说自己都不太精通——何熙可了解这会儿的人了,十分本事说六分,应该都不差。
王希和林侯胜连忙答应了,林侯胜随后欲言又止,何熙就说:“你和王希分分,你回家翻译就行了。”
林侯胜一听连忙说:“哎,我保证做好。”
然后何熙就回办公桌坐下,杜大海还等着何熙给他分配任务呢,结果何熙没吭声,他就觉得也挺好,谁不愿意闲着啊。
又拿起报纸看书了。
何熙则将自己的汇报拿了出来,准备修改一下。她的汇报原本是给刘成礼看的,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毕竟怕泄露某些她不应该知道的信息。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她有种预感,这事儿部委不会拦着的,这些规章她不一定立刻要拿出来,却一定要准备好,省的到时候事情凑一起,那就真不要命了。
何熙埋头干活,倒是杜大海看了会儿报纸看不下去了,想了想凑到了王希面前:“哎,怎么开会的内容也不跟咱们说啊。你说咱们那么多资料交上去,领导什么看法呢?”
王希忙得很,头也不抬地说:“不知道,你去问组长。”
杜大海瞪着这个蠢小子,半天没说出话来,可让他去问何熙,他是不敢的,何熙太凶了。
他想想自己又跑回去看报纸了,等着磨蹭到了下班,就灰溜溜走了。
何熙倒是照常加班,她脑海里的东西很多,一部分是后来大家根据教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是何熙根据后来的规范合同和流程比较出来的,需要将它们合二为一,比较费脑子。
王希居然也是个加班狂,何熙让他回去他也不回去,还给何熙去食堂打了晚饭,两个人又是工作到了八点半,顾孟平上来敲了门。
“八点半了,加班也不急于一时,何组长,回去休息吧。”
何熙看了一眼,手写远不如计算机,完全跟不上她的脑速,要是有台计算机,可早就弄完了,现在只进行了一半。
不过她的手腕的确是撑不住了,何熙甩甩手,冲着王希说:“行了,也不是太紧要的事情,明天再干。今天我锁门,你别在这儿再熬通宵,人家不知道的,以为我周扒皮呢。”
王希笑笑:“怎么会,我是觉得学了好多东西,学不够!”
不过他也没再坚持,将手里的东西仔仔细细放好,看了一眼顾孟平,就连忙离开了。
何熙则将自己写的东西收好放包里,关了灯,跟着顾孟平往下走。
这会儿部委还有人加班,但不多,大部分办公室的灯都是熄灭的,楼道里的灯有点幽暗,顾孟平就提醒她:“小心脚下。”
何熙扭头问:“谢了,你们部门最近这么忙吗?”
顾孟平嗯了一声:“对,年底了,挺忙的。”
昏暗里,何熙脸上露出了果然的表情,她和王淑媛是好朋友,中午还一起吃饭,进出口办公室忙不忙自然知道。
交流会结束,跟几个实验室研究所达成的协议也进展到了一定阶段,最近分明是最清闲的时候,压根没什么加班。
但是顾孟平这个人,就跟何熙感觉到的一样,太割裂了。
他好似关心你,却不坦诚地对待你,其实就是等你不放心要送你回家说一句又怎么样?天天来接,众目睽睽,却不肯说清楚,何熙觉得这样不好。
她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虽然有刹那间的动心,但不会因为动心就看人带滤镜,更何况,何熙一向觉得,一段感情是否合适,还是要凭借第六感的。
此时,何熙的心的确就平静了。
等到楼下,顾孟平取了车子,跟着何熙一起出了部委大门,然后左转就是招待所,何熙却没让他再锁车进去,“到门口了,不用送进来,又不是多晚的时间,你赶紧回家吧。天挺冷的。”
顾孟平看了看,招待所大堂现在还亮着灯,那位昨天见过的阿姨大概听见声音了,正好往外来,他就说:“那好,你早点休息,别加班了。”
何熙并没有回答他,摆摆手,扭头就进去了。
顾孟平这才骑上自行车,往家里去。
倒是街对面,车里林淑琴看完了这一幕后,对着司机说:“绕一下回家吧。”
第二天一早,顾孟平还是一早就到了办公室,他直接上楼去,二手设备工作组的门倒是开了,不过往里一看,只有王希在那儿,何熙的桌子空空荡荡。